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十一五”化工新材料产业迎发展良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7-04-25  浏览次数:774

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据保守估算,现今世界上各种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超过4000多亿元,由新材料研究产生的新技术和由新技术制成的新产品则有着更大的市场。

从博鳌国际化工新材料论坛上获悉,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已形成了一批高科技材料核心产业。

“十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获得很大进步,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打破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造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大型化,改变了我国聚氨酯行业MDI原料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氟硅新材料工业聚四氟乙烯和甲基氯硅烷新工艺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氟树脂和有机硅单位的生产技术水平。年产5万吨氯化聚乙烯(CPE)成套生产技术的开发成功,使我国这一产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带动了橡胶加工等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速新材料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新材料工业发展将重点实施自主创新、技术集成、可循环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

对于如何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与会专家提出了诸多建议。

加强宏观引导,强化政策支持。

新材料的创新发展,既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又可推动相关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的宏观引导和政策导向,对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和规模生产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必须在政策上建立市场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与产业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科研院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合作创新与产业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强化新材料产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新活动。

突破新材料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瓶颈,促使新材料大规模应用。

新材料种类较多,应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方针,精选出一部分已具有较好研究工作基础的新材料,通过工程化研究,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提高成品率,显著降低成本,大规模实现产业化。应把材料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紧密关联,重视核心产业和产业链的形成,实现上、中、下游相关产业配套,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建立我国新材料技术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

发展新材料产业必须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和观念上的转变,将标准与专利相结合,尽快建立新材料从原材料、生产工艺、产成品到售后服务等一整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形成高起点的产业化技术基础。特别是要围绕重要新材料的产业化,在优化并稳定材料制备生产工艺、完善品种规格、系统可靠测定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材料标准。

最新行业新闻2007年04月25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