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温州产业集群化面临挑战和机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07-15  浏览次数:791

目前,浙江温州产业集群大多将国际市场作为主导产品的主要市场,然而,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低价竞争,既影响对外商的谈判力和出口效益,又屡遭国际贸易摩擦的压制。

当前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浙江温州目前已形成了30多个轻工产业集群,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竞争力,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温州赖以实现经济起飞的产业集群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产业集群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温州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30多个产业集群,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确认的“金名片”,如“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皮都”等33个国家级生产基地。这些产业集群既是温州区域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温州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所在。温州全市工业总产值1978年只有11.1亿元,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95.90亿元,产业集群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

从温州的实践看,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可以降低“入行”门槛,激发创业热情。温州产业大多为轻工产业,由于集群化发展,产业充分细分,社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使原本相对较低的技术和成本要求更低。比如眼镜这样一个简单的产品,在温州细分为镜架、镜片、电镀、其他配件等,分别由不同的企业加工,这就使技术要求更加简单,成本投入更少,更容易入门创业。所以,温州人创业的热情高,中小企业多,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高工艺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产业集群中,产业充分细分,一个产品的各个零部件分别由多个企业加工,加工的工艺技术更加专业。这种分工协作通过市场选择,迫使从事零部件加工的企业千方百计提高工艺水平,创新技术。

三是有效整合资源,取得低成本优势。一方面产业集群化形成的专业市场,可以使企业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国内、国际市场上产品的流行色和款式,调整自己的产品生产。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化形成了生产社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可以使企业大大降低产品研发、经营管理、资金投入等各方面的成本,从而获得产品的低价优势。

四是提升区域品牌效应,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随着产业集群程度的提高,产业获得的荣誉称号越来越多,国家有关方面对温州命名了33个产业生产基地。温州产业集群也创造了一批品牌,全市已拥有32个中国驰名商标、32个中国名牌产品、136个国家免检产品,16家企业集团跻身首届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温州许多轻工产业已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如低压电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皮鞋国内市场占有率20%;西服国内市场占有率10%;金属打火机国内市场占有率95%,国际市场占有率70%;眼镜国内市场占有率80%。

温州产业集群化面临挑战

温州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一,温州产业集群总体上不属于创新型的产业集群,行业出现过度竞争。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包含品牌创新)不够,产品质量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投资不多、技术简单、产品易于模仿,跟风投资和盲目生产频现。不少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缺乏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和集体行动的规则,呈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当地经贸系统一项调查表明,认为“行业过度竞争”是影响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占被调查企业的39.5%。过度竞争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行业持续处于低利润率状态,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严重时会导致其萎缩、消亡。如温州灯具曾拥有生产企业近2000家、1万多个品种,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如今所剩无几。

第二,产业处于较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温州许多产业集群将国际市场作为主导产品的主要市场。然而作为出口主体的企业,基本上处于国际垂直分工的底端;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主要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低价竞争。长期的低价竞争,既影响对外商的谈判力和出口效益,又屡遭国际贸易摩擦的压制。出口导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还受到劳动成本更低国家和地区的挤压。尤其是出口无序现象突出,不少企业为争夺出口订单不惜相互倾轧价格,自食恶果。由于低价竞销量大和出口秩序不规范,温州地区所遭受的国际贸易摩擦数量居全国之首。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更是让许多本来利润就不高的温州外贸企业陷入利润低谷、资金困境和“赖账”风波中。

第三,发展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备。目前浙江省和温州市各级政府对提升发展产业集群都比较重视,研究采取了一些支持性的政策措施。但对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公共政策框架还不够清晰,扶持措施还不够到位。温州迄今尚未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专项规划,尚未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保障和扶持政策体系,亟须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形成更完善的制度环境。此外,还有一些产业集群时有环保和安全问题发生,如平阳水头的制革、苍南的再生棉等,因环保问题导致了产业的衰退。

第四,温州产业集群发展受限于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短缺。温州目前人均耕地只有0.02公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可以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如今企业征地每公顷要两三千万元,还很难拿到指标,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来说,想获得一块土地,非常困难。此外,温州众多中小企业是在家庭作坊、家庭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老板的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要求,相当多的企业机制落后,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招工难,“技工荒”成为许多企业的一大病痛。

长期从事“温州模式”研究的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温州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面对种种压力,纷纷外迁,有的迁到中西部地区,有的迁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对温州本地产业集群发展有“釜底抽薪”之隐患。同时,今年以来有20%的温州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有近6%的中小企业倒闭,而这些中小企业本来就是温州产业集群的一部分。

巩固加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首先,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改变温州目前产

业集群以传统产业为主,中小企业居多,产品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现状。如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高级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向以高附加值产业和以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特色产业群,推动产业科学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全力走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再到“品牌经济”的扩张提升之路。温州市委一位领导说:“我们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使温州产业集群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3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温州制造”的区域品牌已经逐渐打响。在创出一大批国家级名牌的基础上,温州市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强同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和品牌合作,走国际化道路,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口号,吹响了“向世界进军”的号角。温州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多。如正泰集团与通用公司合作,打造国际性电气制造基地;奥康与世界鞋业巨头意大利GEOX公司全面合作,联手打造国际品牌生产基地;康奈集团进军俄罗斯远东地区等等。

 

最后,大力引进和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人才,在实施企院联姻,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最快时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上,培育创新型企业人才。据记者了解,温州近年还十分重视保护300万“新温州人”(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解决企业面临的“技工荒”、招工难问题。

最新行业新闻2008年07月15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