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大亚湾:严格执行环保准入 禁建电镀等重污染项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0-06-17  浏览次数:851

近日,记者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了解到,2009年以来大亚湾区围绕“调结构、促转变”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大亚湾制造”向“大亚湾创造”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生态型开发区,并取得一定成效。

 

惠州市委常委、大亚湾区委书记许光表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亚湾区应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真正做到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最大化延伸石化产业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汪洋在拜会中海油总公司时提出:“在加快发展传统炼油业务(油头)的同时,加快发展石化产业(化尾),延长产业链。”作为中海油在珠三角地区唯一的炼化基地,大亚湾区认真贯彻落实汪洋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与中海油沟通,在产业发展方向、调整空间布局等方面达成共识,力争实现石化产业链延伸最大化。

 

大亚湾区及时优化调整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将石化区规划面积调整为65平方公里,其中15平方公里为精细化工区,目前,已开始进入场地平整阶段,将为延伸石化中下游产业链留足发展空间。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09年开展了香港经贸洽谈会、惠州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推介会、“9·8”厦门贸洽会、惠州大亚湾精细化工(广州)招商推介会、绿色精细化工惠州峰会等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东方雨虹、彩虹精化两家知名企业已成功落户,为精细化工区的启动实现了开门红;中海能发系列石化中下游项目、山东营口风光抗氧化剂项目、汕头正基聚苯乙烯项目、东莞盛和苯酐项目已签订投资意向书;拜耳、巴斯夫、SK集团等国际知名化工企业也对在大亚湾区投产表现出浓厚兴趣。目前,大亚湾已落户的石化中下游和精细化工项目共计35宗,投资额约162.6亿元。产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的配套,大亚湾区先后制订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实施意见》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大力扶持物流业的发展,增强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活力。

 

建设创新型开发区

 

大亚湾向来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区主要领导一直认为,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是实现由“大亚湾制造”向“大亚湾创造”转变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创新型、生态型开发区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为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大亚湾区建立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倒逼机制,有效保障了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的顺利推进。目前,园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50万平方米的用地和科技路的道路施工图设计即将完工;综合大楼已在5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8月开始动工;第一栋研发楼及专家公寓的施工图设计计划在6月底完成,8月份完成审图、预算编制和招标,9月份动工。

 

大亚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筹建工作也一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该中心的政、产、学、研合作协议框架已经拟定,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协议已达成明确意向,中航三鑫公司等12家企业的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也于今年3月挂牌运作。

 

大亚湾区还先后出台了多项科技激励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支持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在科技扶持资金安排上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有效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目前,比亚迪电子、比亚迪实业、LNG电厂和住成电装等4家企业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认定申报工作。同时,为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区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科技扶持资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专利申请量累计181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79项、外观设计专利68项。为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到园区进行科技开发和创业,大亚湾区对留学回国和携带发明专利来大亚湾创业的人员,给予1—2年300万元额度的财政贴息贷款支持,且给予15万元的资助;对国内科技人才携带高新技术项目的项目落户,给予每个项目10万元的资助。

 

狠抓节能减排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节能减排,最有效的突破口也是节能减排。大亚湾区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据了解,大亚湾区建立节能减排源头管理机制,实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实行项目节能评估一票否决制,严把准入关,禁止引入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大亚湾区近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完成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并于今年2月取得国家环保部的批复。

 

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250万元新建一套空气特征因子自动监测站和户外LED显示系统,形成石化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网络,便于公众随时了解大亚湾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全力推进惠州港油气库区视频安全监控平台、石油化学工业区应急响应中心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安全生产四类事故指标继续保持平稳下降趋势。目前,正积极推进第二条33公里排海管线、中心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工程等设施建设。

 

另外,大亚湾区还建立节能减排责任考核制度,把资源利用率、能耗降低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开发区ISO14000环境管理质量体系认证,推动园区内污染集中治理,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把污染消灭在园区内。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节能减排,最有效的突破口也是节能减排。大亚湾区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据了解,大亚湾区建立节能减排源头管理机制,实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实行项目节能评估一票否决制,严把准入关,禁止引入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大亚湾区近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完成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并于今年2月取得国家环保部的批复。

 

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250万元新建一套空气特征因子自动监测站和户外LED显示系统,形成石化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网络,便于公众随时了解大亚湾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全力推进惠州港油气库区视频安全监控平台、石油化学工业区应急响应中心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安全生产四类事故指标继续保持平稳下降趋势。目前,正积极推进第二条33公里排海管线、中心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工程等设施建设。

 

另外,大亚湾区还建立节能减排责任考核制度,把资源利用率、能耗降低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开发区ISO14000环境管理质量体系认证,推动园区内污染集中治理,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把污染消灭在园区内。

 

建立健全制度促转变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为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果,大亚湾区建立了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制度,全面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惠炼二期及其中下游项目推进例会制度和区重点在建在谈项目一周一报制度,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选址、用地、审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坚持择商选资,严把项目准入关,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方正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由专家对拟引进项目的用地产出效率、税收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以此作为项目准入的重要参考指标来考虑;根据炼油、乙烯提供“隔墙供应”原材料情况,深入开展定点招商、定位招商、园区整体招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沟通联系,争取主动,赢得先机。健全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坚持“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目前,大亚湾区保留行政许可事项仅90项。大力开展网上审批服务,为入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完善民意“绿色通道”,全天候受理企业咨询、建议和投诉,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4月生产总值80.3亿元

 

大亚湾区增幅居全省4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近日,记者从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了解到,今年1—4月,大亚湾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增长61.3%,在全省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GDP增幅排第一,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

 

1—4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1.9亿元(中海炼油178.3亿元,中海壳牌47.2亿元),同比增长127.2%。其中,石化园区工业总产值281.1亿元,增长170.5%。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316.0亿元,增长165.9%,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9.8%。石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区石化中下游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企业总数51家,石化中下游和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25.1亿元,增长27.7%。

 

全区国税、地税收入合计42.8亿元,增长358.1%(不含海关代征税40亿元,下同)。其中,国税收入36.3亿元,增长536.2%;地税收入6.5亿元,增长78.3%。税收收入增幅较大。中海炼油、中海壳牌等亿元纳税企业共缴纳税收35亿元,增长14.7倍,是拉动全区税收增长的主要动力。1—4月份,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2亿元,增长15.5%。

 

近年来,大亚湾区狠抓招商引资,并取得明显成效。1—4月份,共接待来访的中外客商400多人,增长31.3%;受理各项咨询及投资业务210宗,增长34.6%。确定落户项目10宗,涉及金额约72.5亿元,其中,石化中下游及精细化工项目8宗,高技术项目1宗,物流仓储项目1宗;新批项目6宗,投资金额6.2亿元。目前,全区在建、筹建项目共67宗,投资金额751.9亿元;在谈项目40宗,投资金额约420.4亿元。预计2010年全区新投产项目20宗,投资额达82亿元,年产值约55亿元。

 

今年以来,全区外经贸形势进一步好转。据海关数据显示,1—3月份全区实际利用外资0.66亿美元、增长9.7%,外贸出口总额3.05亿美元、增长61.2%,外贸进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86.4%,三项指标增幅在惠州市各县(区)中均排前列。

 

随着大亚湾区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及惠深沿海高速的贯通,全区房地产业持续升温,第三产业投入呈高速增长态势。1—4月份,第三产业投入18.1亿元,增长106.9%;审批房地产项目15宗,涉及投资金额37.1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29亿元,增长314.9%,新建房屋建筑面积增长27.1%,新建房屋竣工面积增长250.5%。

 

消费市场快速发展。1—4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增长16.4%。房地产市场销售旺盛,商品房屋累计交易3406宗,增长144.2%;交易金额12.4亿元,增长222.8%;房屋交易面积28.7万平方米,增长137.8%。

 

据了解,1—4月份,在我省的另外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362.5亿元,增长26.3%;湛江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26.1亿元,增长16.8%;南沙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103.9亿元,增长30.8%。增长幅度均低于大亚湾经济开发区。

 

大亚湾促深惠无缝对接

 

今年来,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快珠三角一体化和深莞惠一体化建设,大亚湾区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推进惠深沿海高速大亚湾段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与深圳的道路交通对接和惠深公共交通一体化,主动与深圳龙岗等地协商,加大跨河及跨界河治理工作力度,促进深惠两地“无缝对接”。

 

据了解,惠深沿海高速已于3月25日正式通车;龙海一路城市快速干线现已与深汕路实现对接;龙海二路城市主干道与丹梓东路的对接已于6月开工建设,预计9月建成;石化大道西段与锦绣东路的对接道路边线测量和放线工作已完成,施工单位也已进场施工,计划明年初完工;西南大道与兰竹东路对接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在公共交通方面,大亚湾区紧紧围绕“打造惠深优质生活圈”的目标,大力推进惠深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目前,已初步实现与深圳坑梓的公交一体化对接,开通了大亚湾至深圳坑梓的跨界城际公交班线,今后从大亚湾到深圳坑梓仅需45分钟。大亚湾客运站往返罗湖客运站的市际客运班线也已开通,目前共投放9辆车辆进行运营,日发12班次,大大方便了惠深两地乘客。据了解,大亚湾至深圳坪山的跨界城际公交班线也将于年底开通。

 

跨河及跨界河治理工作是深莞惠一体化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深莞惠三市签署的跨河及跨界河治理协议中关于水污染治理的目标要求,大亚湾区严格执行环保准入,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禁止新上造纸、电镀、印染、规模化养殖等重污染项目以及排放含汞、砷、铅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并主动与深圳龙岗和惠阳区协商,共同整治坪山河流域污染相关事宜,制订了《坪山河流域分散点源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与深圳建立联动监测制度,双方每年6次对坪山河上垟断面同步采样监测,共同监控坪山河水质情况,促使深惠生态环保无缝对接。

最新行业新闻2010年06月17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