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镍钨合金镀液与镀层性能:配方2镀镍钨合金[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3-30  浏览次数:1963

①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的影响

   a.镀液pH与镍浓度对合金组成和电流效率的影响见图1[2]。

   试验条件是在80℃、电流密度为15A/dm2的条件下,钨酸钠含量60g/L,[柠檬酸]浓度≥[钨酸离子]+[镍离子],由图1

图1镀液pH与镍浓度对合金组成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可见以下几点。

   pH为9时,要加入较多的氨水,增加柠檬酸镍配位体上的氨基配位数,使络合体从阴离子向阳离子转化,增加电沉积反应速度,提高电流效率。

   pH为6时,减少氨水加入量,与pH为7.5相比,镀层含钨量升高,在40%以上,电流效率也升高。

   b.镀液温度与镍浓度对合金组成和电流效率的影响见图2[2]。

图2镀液温度与镍浓度对合金组成和电流效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为:pH=6,钨酸钠含量60g/L,[柠檬酸]=[钨酸离子]+[镍离子]。

   由图2可见以下几点。.

   温度70℃的镀液电流效率和镀层含钨量只比温度80℃的镀液电流效率及镀层含钨量低一点,可以确定镀液温度为70℃。在电沉积过程中可使用过滤机。

   温度60℃,镀液电流效率和镀层含钨量比较低,不能把温度降到60℃。

   c.镀液中钠离子浓度对镀液电流效率和镀层含钨量的影响见图3[2]。

   试验条件为:pH=6,温度70℃,电流密度l5A/dm2,[柠檬酸]=[钨酸离子]+[镍离子]。

图3钠离子浓度对镀液电流效率和镀层含W量的影响

(pH6,70℃,15A/dm2,[cit]=[wO2-4]+[Ni2+])

   在图3中,加入钨酸钠(NazW04)为钠离子源;钠离子浓度为0.36mol/L,再加人柠檬酸钠(Na3cit),则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加到约0.42mol/L以上,这时的电流效率下降,因为钠离子浓度增加的同时,假定镀液的pH仍然为6,相应减少氨水添加量,故电流效率下降,如果通过加入氨水来提高镀液的电流效率,又会带来氨臭。实际上,即使把钠离子浓度控制在0.36mol/L以下,也不能大幅度提高镀液的电流效率和镀层中的含钨量。

d.镍浓度对合金镀层组成及电流效率的影响见图4[2]。

图4镍浓度对合金镀层组成及电流效率的影响

   试验条件:钠离子浓度[Na+]=0.424mol/L,pH=6,温度70℃,电流密度l5A/dm2,[柠檬酸]≥[钨酸离子]+[镍离子]。由图4可见:固定镀液中钨酸离子(WO-W)浓度和钠.(Na+)浓度,可以求出任意镍浓度下合金镀层组成。从图4可见:可以得到含钨量最高为61%的镀层、其组成相为Ni2W。这个最高值与钴钨Co-W,铁钨Fe-W合金镀层最大含钨量相当。镀层中钨含量随镀液中镍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电流效率随镀液中镍含量的增加而上升。

   e.电流密度对合金镀层的组成及电流效率的影响见图5[2]。试验条件:pH为6,温度70℃,钠离子浓度[Na+]=0.424mol/L、硫酸镍70g/L。

图5电流密度对合金组成及电流效率的影响

   由图5可见:

电流密度在8A/dm2以上,镀层含钨量几乎不变,即合金组成受电流密度影响不大。配方钨酸钠70g/L、柠檬酸l00g/L,或配方钨酸钠60g/L,柠檬酸钠6g/L,柠檬酸88g/L的镀层中电流密度在8A/dm2以上,镀层含钨量均为35%左右。电流效率在前一配方的镀液成分下稍有下降至52%,在后一配方的镀液成分上升至59%。

f.镀层内应力与氯离子浓度和电流密度的关系如图6[2]。

图6 Ni-W合金镀层内应力与氯离子浓度和电流密度的关系

   试验条件:氯离子以氯化铵(NH4C1)加入,pH6,温度70℃,硫酸镍50g/L,钨酸钠70g/L,柠檬酸90g/L。

   由图6可见:不论在任何电流密度下,加入氯离子都会增加镀层的内应力,而且随着氯离子的浓度由0.01~0.02mol/L的增加,内应力分别由25kgf/mm2、30kgf/mm2随着电流密度由10A/dm2至20A/din2的增加,而分别为36kgf/mm2和38kgf/mm2无氯离子,镀层厚度δ为20µm时,电流密度由10A/dm2增至25A/dm2,内应力由20kgf/mm2增至36kgf/mm2。

   ②合金镀层的物理性能

   a.镍钨合金经lh热处理后室温下硬度值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见图7[2]。

图7 Ni-w合金经1h热处理后室温下硬度值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

  试验条件分别为:pH6,温度70℃,l0A/dmz;pH7.5,温度80℃,l5A/dm2。

   由图7可见:两种镀液获得的含钨44%的硬度最高,约为1350(VHN),这个硬度值与从第一种试验镀液中获得51%钨的镍钨合金的硬度比较接近。

   此外,还可见,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冷却后其室温硬度值逐步升高,但对于一定热处理温度,当达到最大硬度值后,硬度值即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开始下降,几乎接近不经热处理的硬度值。

热处理温度在600℃以内,镍钨合金硬度值是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可能是这种合金的组织结构致密,具有高温稳定性的原因。

b.镍-44%钨合金的热膨胀性见图8[2]。

图8 Ni-44%W合金的热膨胀性

   试验条件分别为:pH6,温度70℃,电流密度10A/dm2;pH7.5,温度80℃,电流密度20A/dm2。  

从测定结果可判定:从前一镀液中获取的镍-44%钨合金镀层比后一镀液中获取的镍-44%钨合金镀层要致密。  

另外,从前一镀液中镀出的镍-44%钨合金镀层的线收缩率为0.53%。只比高度致密的韧性好的非晶态Ni3P镀层的线收缩率0.38%稍大些。

   ③不溶性阳极引起的柠檬酸分解反应

   a.镍钨合金镀液中各种金属阳极上气体析出量见图9[2]试验条件:pH为6,温度70℃,硫酸镍50g/L,钨酸钠6g/L,柠檬酸78g/L,重钨酸铵(NH4)10W10041·5H2O.43g/L,金属阳极为铂Pt、镍Ni、不锈钢l8Cr-8Ni。

图9各种金属阳极上气体析出量

pH6,70℃[NiS04-2H2050g/L],Na2W04·2Ha06g/L。

cit·H2078g/L[(NH4)10W×004·5H2043g/L]

   从图9可见:首先只有在铂上才析出二氧化碳(CO2),图中虚直线,即氧O2的参照线,表示的是氢氧化钾KOH水溶液在经过60℃电解后产生的氧气气体的体积(25℃),是2个电子反应生成气体体积的基准线。图中记号“+”表示的曲线为金属阳极上产生的氧气02与12二氧化碳C02气体体积总和。产生C02,反应是一个电子反应。

   第二,在18Cr-8Ni不锈钢阳极上氧气02的参照线(虚线)与02+12C02气体体积重合,表明阳极上除了产生02和CO2之外,不发生别的电化学反应。

第三,阳极材料上柠檬酸非分解能的顺序为:不锈钢>镍>铂。  

第四,不锈钢阳极在低电流密度下可减少柠檬酸的分解,在高电流密度下使用不锈钢就不一定完全有利。

   b.氧化钌/二氧化钛(RuO2/Ti02)电极 标准Ru02/TiO2电极制法:把钌和钛的氯化物混合液涂在钛板上,然后在约500℃的温度下加热l0min,使氯化物变成氧化物,这样反复几次,就可制成标准Ru02/TiO2电极,但是制备方法稍有不同,制备的电极性能及显著不同,烧制过程的差异也会影响电极的重现性。

经5种烧制条件制成的氧化物电极经60℃阳极电解产生的C02与O2的关系见图10[2]。

图10经五种烧制条件制成的氧化物电极经600C阳极电解

产生的C02与02的关系RuO2/TiO2电极ia=20A/dm2,70g/L Na2W04·2H20/70g/L

NiS04·6H20/100g/L Cit·H20,pH为6,70℃

   试验条件为:pH为6,温度70℃,阳极电流密度ia=20A/dm2,钨酸钠70g/L,硫酸镍70g/L,柠檬酸l00g/L,图中气体体积值是在5℃条件下测定。A、B、C、D、E这五个区域是在五个电极上产生的CO2和O2,表示分别进行10次600C电解得到的COz和O2的关系的存在范围。

   由图10可见:E区是狭小的,意味着该电极的特性是稳定的。这种电极的具体做法是:涂液后加热500℃,烧制5min,并反复冷却烧制10次后,在500℃保温10h,再次涂液,在350℃烧制5min后再反复冷却,烧制10次即可,过程表示为(500×10+10H500)+350×5。

   这种电极作为柠檬酸非分解性阳极比图9中最好的不锈钢电极阳极性能要强约5倍。这种电极比较稳定,柠檬酸在其上不易分解。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