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电镀着色的沿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8-06  浏览次数:1206
核心提示:我国是世界上应用着色技术最早的国家。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进入青铜器时代。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懂得把青铜器铸造成型以后,先经磨光修饰,再用树枝木柴焚烧表面,使表面氧化,着上一层庄重幽雅的绿褐色氧化膜。
 着色技术的起源,是在人类使用金属之后,为了在金属工具和器皿上改变表面色调、美化制品和防锈而得到发展的。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着色技术最早的国家。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进入青铜器时代。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懂得把青铜器铸造成型以后,先经磨光修饰,再用树枝木柴焚烧表面,使表面氧化,着上一层庄重幽雅的绿褐色氧化膜。它既美化了表面,又保护青铜不至于被腐蚀生成有毒的铜锈。幸亏有这个工艺,珍贵的青铜器才能保存到今天。我国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重875k9,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汉代的编钟和铜镜等都经过着色。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年)就有镀金的工艺,当时的镀金称为“鎏金”,大多应用在非导体的佛像上,并已发展为一门十分精巧的着色技术。铁件上化学镀铜在东晋(公元317~420年)已有明确的记载,著名的炼丹术士葛洪在《抱朴子》上叙述:“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外变而内不化也。”曾青又名石青,即碱式碳酸铜。

由此可见,着色自古就有,着色方法也较多,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

近代着色技术更取得迅猛的发展。

黄铜的着色产生于l938年,赫佰特、赛蒙、约恩等研究了镀铜的二元合金的各种配方和色泽。黄铜着黑色则由斯大莱克、塔夫特在1936年完成。

银着黑色,由格莱泽莫伊、德洛舒首先试验成功.至于金,研究了在铜和其他金属上镀紫金。高温扩散法首先在日本试成并应用。

镁的着色在1941年由科纳特、海伦完成,主要生成重铬酸系列耐蚀性好的膜。也有硫酸锰着色的专利以及亚硒酸法和氟化物法的专利。

锌的铬酸钝化着色处理,是从1941年开始应用的。因简单易行,对质量和外观都有很大提高,所以至今在镀锌上仍乐于采用。镉的着色由克劳斯和厄斯坎分别进行了硫酸铜系列的研究和试验。

锡的着色由凯尔试验成功,在含磷酸和亚铁氰根离子的溶液中,采用阳极氧化生成黑色。

关于铬的着色,1936年分别由泼拉克、奥斯德、阿赖特、韦斯完成,主要是电解着黑色,它也是今天镀黑铬的基础。

铁的着色从1929年开始研究,史洛戴新、泼洛赛斯有过专述。远藤彦造完成了磷化法,对毛坯抗蚀性能有很大提高。此外,布劳宁、谭泼和卡勒等研究成功了光学仪器中铁工件着黑色,主要使用氢氧化钠、氰化钠及亚硝酸钠混合液。

镍的着色之一镀黑镍,在光学仪器上一直使用。电镀枪色在1987年由日本首先试验成功。

不锈钢的着色,1957年由东海林喜雄完成,并有专著论述。但真正能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的是1972年国际镍公司研发的因科法(INCO),这是用铬酸与硫酸两种材料组成的化学着色法,能在不锈钢表面着出红、金黄、绿和蓝等色泽。

铝的着色在1934年由J.修雷恩首先试成电解钝化着色。1947年J.E.斯特莱克与W.S.西哈斯克斯发表了电解着色的方法:用铬酸75~3009/L,硫酸l09/L,电流密度5~6A/dm2。1959年发表的电解方法,是用重铬酸钠l50~2009/L,硫酸5.5~lOml/L,温度21。C,时间5~10s,能电解出黑、蓝和绿等颜色。

当前,随着工业的发展,着色在铜、铁、铝和不锈钢等各种金属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即使一颗纽扣着上古铜色,其古朴的风貌仍备受人们的青睐。至于仿金色、枪色及各种彩色着色或染仁.奘饰等早已成为产品装潢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大事情了。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