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标准 » 正文

清洁生产和绿色电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4-16  浏览次数:1129

关 键 词:清洁生产,绿色电镀,节能环保

作    者:李家柱

内  容:

(北京蓝丽佳美化工科技中心北京102209)

[摘要]介绍了清洁生产的的国内外历史和发展状况及国际有关公约,描述了欧盟有关清洁生产的法规和指令,以及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绿色电镀技术的概念。

〔关键词〕清洁生产;绿色电镀;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G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1560(2011)增刊一0030一3

前言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等重大政策,本文介绍了清洁生产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同时介绍了节能绿色环保电镀技术的概念。

1·清洁生产起源和有关国际公约

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召开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产生了清洁生产的概念;19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1985、1987年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1989年,联合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先后有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生产中心。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IE/PAC)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组建两类工作组:一类为制革、造纸、纺织、金属表面加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组;另一类则是组建清洁生产政策及战略、数据网络、教育等业务工作组。该计划还强调要面向政界、工业界、学术界人士,提高他们的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公众,推进清洁生产的行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展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料,推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1990年以来,联合国环境署已先后举办了六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在1998年10月韩国汉城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出台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包括13个国家的部长及其他高级代表和9位公司领导人在内的64位签署者共同签署了该宣言,参加这次会议还有国际机构、商会、学术机构和专业协会等组织的代表。

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在许多国家采取不同措施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达国家在清洁生产立法、组织机构建设、科学研究、信息交换、示范项目和推广等领域已取得明显成就。特别是进人21世纪后,发达国家清洁生产政策有两个重要的倾向:其一是着眼点从清洁生产技术逐渐转向清洁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其二是从大型企业在获得财政支持和其他种类对工业的支持方面拥有优先权转变为更重视扶持中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包括提供财政补贴、项目支持、技术服务和信息等措施。

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大国,根据国际共识,签署了有关保护环境的国际公约和宣言,并建立了履约办公室等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环保部制定和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Z1900一2008)。各地政府和协会开展了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对于清洁生产项目提供多达30%以上资金的补助和支持。

体现这项责任和义务的国际共识体现在大多数国家签署的两项公约和部分国家签署的一项宣言,即《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清洁生产宣言》。

2·清洁生产涉及到的内容和欧盟四个文件

清洁生产的出现是人类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一项迅速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是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所制造出有损于自然生态人类自身污染这种负面作用逐渐认识所做出的反应和行动。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误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l%),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2.8%)。以杜邦公司为例,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一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00一巧oo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发达国家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法规、指令,将污染控制在可控的水平。国际上对中国生产商影响最大的有欧盟的ROHS、WEEE、EUP指令和REACH法规。由于我国是出口大国,许多产品的出口对象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正确理解上述指令,并在出口生产运输等过程中遵循上述指令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提高出口产品的数量等的需求,而且也是保护环境,履行我国政府签署的各项国际公约的要求。

我们所指的保护环境不仅是保护我国的环境,当然包括地球的整体环境,因为人类其实都居住在一个地球村,大气、海水、动物、物资甚至人类本身都处于不断的动态交流之中,彼此相互联系,彼此相互影响,谁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因此,保护环境是全体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环境污染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对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2003年1月23日欧盟通过了《关于在电子和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种危险物》的指令,即RoHS指令和《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即WEEE指令,旨在大规模减少废物中存在的有毒物质。这两个指令覆盖了十大类电子和电气产品,对整个世界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零配件、表面处理加工、组装及产品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WEEE指令从2005年8月13日起正式实施,要求电子和电气设备的生产者承担回收处理的责任。RoHS指令从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电子和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含有铅、汞、镐、六价铬、多澳联苯(PBB)和多澳联苯醚(PBDE)等六种有害物质。

用能产品生态设计的框架指令(EuP指令)于2005年7月公布。欧盟希望通过该指令制定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来规定耗能产品的环保设计要求,以达到降低耗能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产品的自由流动。EuP指令首次将生命周期理念引人产品设计环节中,从源头人手,在产品的原材料选用、制造、包装、运送和分销、安装和保养、实际使用、报废这一周期内,对耗能产品提出环保要求,全方位监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但EuP指令只是一个框架性指令,并未对企业或产品提出具体的要求,而后续需要制定的进一步要求,需要“实施措施”来规范。

EuP指令的实施措施将被逐步添加,到目前为止已有九种耗能产品的实施措施生效,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四十多种耗能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会被推出。

REACH法规是于2007年6月1日起在欧盟各成员国及挪威、列支敦士登、冰岛三国范围内实施的第1907/2006(EC)号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它的目的是加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防止化学品造成的危害,和增强欧盟化学工业的竞争力。附件17明确规定了限制或禁止使用的58种化学物质。这58种物质是欧盟确定的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有危害的化学品。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国际公约和欧盟的文件,特别是包括REACH法规附件17详尽规定的58种限制和禁止使用的58种化学物质,并不包括氰化物。

3·节能绿色环保电镀技术的概念

根据我国政府签署的两项国际公约和一项宣言,表明我们已经庄严的承担了保护环境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我们电镀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要坚决的执行党和政府的清洁生产的各项法令和规定。绿色电镀就是要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

1.)限制和禁止使用那些危害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一般应该包括在REACH法规附件17的58种化学物质中;例如:

(l)取代严重污染环境的六价铬的电镀、钝化和氧化的技术。三价铬取代六价铬的镀锌钝化技术,铝合金三价铬钝化或氧化技术三价铬电镀技术,不锈钢无六价铬抛光和钝化技术等。

(2)无铅、镐的电镀技术和化学镀技术,无铅镀锡技术,无铅化学镀镍技术,取代镀镐的锌镍合金、锌钻合金技术等。

(3)取代对人体有危害的镍、铬的铜锡合金技术等。

2.)节约能源的电镀技术;普遍使用节约电能的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太阳能加热技术等。

3.)节约用水的电镀技术;逆流漂洗技术,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等。

4.)节约电镀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的技术:金属回收技术,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回收技术等

4·结论清洁生产和绿色电镀是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规定的产业界的责任和义务,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国企业和科学界应严格执行各项法规,为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本站部分资料需要安装PDF阅读器才能查看,如果你不能浏览文章全文,请检查你是否已安装PDF阅读器!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