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百科 » 正文

镀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3-03-11  浏览次数:1327
核心提示:滚镀用的镀槽包括槽体、阳极导电装置和溶液调温装置等。其材料和结构基本上与相同镀种的固定槽相同。

滚镀用的镀槽包括槽体、阳极导电装置和溶液调温装置等。其材料和结构基本上与相同镀种的固定槽相同。

滚筒外部尺寸和阳极之间的距离一般为80~150mm,滚筒距槽底一般为300mm以上,液面距槽边约为80~100mm。实际盛装溶液的容积应按长、宽和液面高度计算后扣除滚筒装料后的实际容积。滚筒槽的容积应比较宽裕一些,除要考虑到电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之外,还应考虑滚筒带出溶液的损失会使溶液日渐冲淡,容积稍大一些可以延长调整周期,使浓度波动不致很大,也有利于溶液的自然冷却。

滚筒在镀液中的浸没深度,可以说是影响电镀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原则上说,滚筒在溶液中的浸没深度应尽可能大。这样可提高零件的电镀面积。特别注意的是:零件不可露出液面,最好应低于液面一段距离。否则,电流无法通过滚筒上部镀液进行导电,占相当大比例的零件上表面无法沉积镀层,电流只能通过滚筒的侧壁小孔对紧贴在筒内侧壁的零件进行电镀。这一部分电镀面积是较小的,在同样数值的电流强度下,其真实电流密度将会变得很大,而其他部分的零件,不但滚筒内部,而且滚筒内上表面的零件的电流密度几乎为零。因此,会出现“滚筒眼”状镀层。如镀液对基体存在着腐蚀性,零件上将会看到被腐蚀而溶解的现象。不但得不到合格的镀层,而且镀液也会被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锌合金压铸件的滚镀,由于一般的镀液对其均有程度不同的腐蚀性,对于滚筒浸没深度的问题更应引起充分注意。

在实际生产中,因滚筒浸入溶液中的深度不合适而引起的故障是相当多的,有的电镀厂家甚至为此而停产,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但是,如果滚筒全部浸入到溶液中去,电镀过程析出的气体要在溶液中冲破滚筒壁的小孑L才能排出,阻力较大。如滚筒外露一部分,可以减少气体从孔中排出的阻力。滚筒浸入溶液中的深度应满足:电镀时零件不应露出溶液液面;电镀时滚筒内产生的气泡应能及时排出,并能使滚筒内外溶液自然循环流动。因此,多数滚筒浸入溶液中的深度约为滚筒直径的70%~80%,即“全浸式滚筒”,此时滚镀的电流效率最高。个别情况下,滚筒浸入溶液中深度约为滚筒直径的30%~40%,即“半浸式滚筒”。由于半浸式滚筒浸入量少,溶液的导电截面也较小,筒内的溶液浓度降低较快,因此电流效率较低。而半浸式滚筒的中间轴不接触溶液,结构较简单。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