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研究报告 » 正文

氯化钾镀锌故障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8-09  浏览次数:22428
核心提示:汇总了氯化钾镀锌的常见故障,包括镀层不光亮、发雾、结合力差、烧焦、黑色条纹、厚度不均、脆性、沉积速度慢、分散能力差、镀液浑浊等。介绍了这些疵病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应加强工艺管理、认真做好镀液维护、定期进行净化等措施,以期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

2. 6 厚度不均,凹处色暗

2. 6. 1 产生原因

(1) 镀液中氯化锌含量过高;

(2) 氯化钾和硼酸含量过低;

(3) pH 过高;

(4) 光亮剂不足;

(5) 镀液温度过高;

(6) 金属铜、铅杂质多。

2. 6. 2 处理方法

(1) 稀释部分镀液或相应提高氯化钾含量;

(2) 通过分析,补加氯化钾和硼酸至工艺规范;

(3) 将镀液pH 调低至工艺规范;

(4) 适当添加光亮剂;

(5) 降低镀液温度至工艺规范;

(6) 按上述2.2.2(5)方法处理。

2. 7 脆性大

2. 7. 1 产生原因

(1) 镀液pH 过高或过低;

(2) 光亮剂过多;

(3) 镀液温度过低;

(4) 金属铁、铜杂质多;

(5) 有机杂质多。

2. 7. 2 处理方法

(1) 将镀液pH 调节至工艺规范;

(2) 用适量的活性炭吸附处理;

(3) 降低镀液温度至工艺规范;

(4) 按上述2.1.2(6)和2.2.2(5)方法处理;

(5) 按上述2.1.2(7)方法处理。

2. 8 边角锌层疏松、低电流密度区色暗

2. 8. 1 产生原因

(1) 镀液中氯化锌含量过低;

(2) pH 过高;

(3) 光亮剂不足;

(4) 镀液温度过高。

2. 8. 2 处理方法

(1) 通过分析,补加氯化锌至工艺规范;

(2) 将镀液pH 调低至工艺规范;

(3) 适当添加光亮剂;

(4) 降低镀液温度至工艺规范。

2. 9 滚镀件有黑眼印

2. 9. 1 产生原因

(1) 镀液pH 过高;

(2) 阴极电流密度大;

(3) 金属铁杂质多。

2. 9. 2 处理方法

(1) 将镀液pH 调低至工艺规范;

(2) 适当降低阴极电流密度;

(3) 按上述2.1.2(6)方法处理。

2. 10 沉积速度慢

2. 10. 1 产生原因

(1) 镀液中氯化锌含量过高或过低;

(2) pH 过低;

(3) 阴极电流密度小;

(4) 光亮剂过多;

(5) 镀液温度过低;

(6) 有机杂质多。

2. 10. 2 处理方法

( ) 通过分析,调整氯化锌至工艺规范;

( ) 将镀液pH 调高至工艺规范;

( ) 适当降低阴极电流密度;

( ) 用适量的活性炭吸附处理;

( ) 提高镀液温度至工艺规范;

( ) 按上述2..1.2(7)方法处理。

2. 11 分散能力差

2. 11. 1 产生原因

(1) 镀液中氯化锌含量过高;

(2) 氯化钾含量过低;

(3) 硼酸含量过低;

(4) pH 过高;

(5) 光亮剂不足;

(6) 金属铜、铅杂质多;

(7) 有机杂质多。

2. 11. 2 处理方法

(1) 稀释部分镀液或提高氯化锌含量;

(2) 通过分析,补加氯化钾至工艺规范;

(3) 补加硼酸至工艺规范;

(4) 将镀液pH 调低至工艺规范;

(5) 适当添加光亮剂;

(6) 按上述2.2.2(5)方法处理;

(7) 按上述2.1.2(7)方法处理。

2. 12 镀液浑浊,呈油状

2. 12. 1 产生原因

(1) 镀液中氯化钾含量过低;

(2) pH 过低;

(3) 光亮剂过多;

(4) 镀液温度过高;

(5) 有机杂质多。

2. 12. 2 处理方法

(1) 通过分析,补加氯化钾至工艺规范;

(2) 将镀液pH 调高至工艺规范;

(3) 用适量的活性炭吸附处理;

(4) 降低镀液温度至工艺规范;

(5) 按上述2.1.2(7)方法处理。

3 结语

实践证明,氯化钾镀锌时发生的质量故障,大多是受有害杂质的影响。除以上所述外,铁杂质还会引起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黄、硝酸出光变灰以及钝化后出现蓝色或黑色污斑等不良现象;铜、铅杂质过多,也会造成镀层钝化后发黑;有机杂质则会导致镀层钝化后出现条纹等疵病。因此,必须加强工艺管理,认真做好镀液维护,定期进行净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故障的发生。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