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镀铜的后处理:铜及铜合金镀层的钝化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1-11-21  浏览次数:1650
核心提示:铜和铜金在铬酸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处理,表面形成钝化膜。后者虽然很薄,但却具防护性,可防止表面因硫化物作扇而发暗。

铜和铜金在铬酸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处理,表面形成钝化膜。后者虽然很薄,但却具防护性,可防止表面因硫化物作扇而发暗。

(1)钝化的简单机理

当铜及铜合金材料浸入钝化溶液中时,第一步是铜或铜合金的溶解,溶解过程消耗了零件与溶液接触面的酸,使在接触面处溶液的pH值升高到一定数值(pH=4左右)时,碱式盐及水合物析出,覆盖在金属表面上形成膜层。同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将穿过碱性区和膜层(扩散作用)pH值继续升高,因而使钝化膜的形成速度也加快。随时间的增长膜层也就加厚。当膜达到一定厚度以后形成保护层,使阴离子无法再穿过,此时膜的溶解与生成速度接近,膜不再增长,而发生金属的尺寸减小。

(2)钝化膜生成的影响因素

膜的生成速度及最大厚度与溶解配方和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溶液中的铬酐或铬酸盐的浓度是主要物质,它的浓度高,氧化能力强,对金属的出光能力强,使钝化膜光亮。

钝化膜的厚度和形成速度与溶液中酸度和阴离子种类有关。在仅有硫酸的钝化液中生成膜很薄,防锈性能较差,只有在加入穿透能力较强的氯离子以后,才能得到厚度较大的膜层。溶液中的酸度即硫酸的含量的影响同镀锌钝化一样,当硫酸含量太高时,膜层疏松并得不到光亮及厚的钝化膜,含量太低时膜的生成速度较慢。

温度对钝化的影响较大,温度较高时,应使硫酸的含量降低,反之则应提高其含量。

合金成分也对溶液有不同的要求。

(3)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

铬酐Cr0330~90g/L

硫酸H2S0415~30g/L

工作条件为室温,时间为15~30s,不宜过长。黄铜件过长会产生脱铜和结晶暴露的缺陷。

重铬酸钠(Na2Cr207)100~150g/L

食盐(NaCl)4~7g/L

工作条件为室温,时间为3~8s,需钝化零件先在配方①中进行出光,经弱腐蚀再行钝化,经钝化零件不允许用热水洗。用压缩空气吹干后进行烘干(70~80℃),使膜层老化以提高抗蚀能力。

(4)钝化膜薄且易脱落的原因和处理产生原因:

①钝化溶液加入硫酸过多。见于钝化膜表面附有可擦去的附积物,操作者误认为硫酸含量过低,而经常往钝化液中添加硫酸,结果导致膜层过薄;

②钝化后的清水槽水质过差,pH值过低,已生成的钝化膜在这种水中清洗钝化膜会被破坏;

③用毛巾擦工件时引起故障,初生成的钝化膜是经受不住揩擦的。

处理方法:

①当钝化膜表面出现能擦去的附积物时,说明溶液已老化,应该更换新液,不要以加入过量的硫酸来解决;

②用循环流动水清洗工件,保持水质接近中性;

③用热风吹干代替毛巾揩擦。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