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技术问答 » 正文

常温脱脂是怎么回事?可以通用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5-02  浏览次数:1376

习惯上将70℃以上脱脂称高温脱脂,因为这时像石蜡(抛光膏中的主要成分)、硬脂酸类都可以被熔化,易被去除;55~70℃称为中温脱脂,这时大部分脂类,像钙基脂(俗称黄油),达到了熔点温度;而55℃以下的温度称为常温脱脂,也称为低温脱脂。

 

以上这种分类是否正确并不重要。但从脱脂原理上却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在70℃以上,是皂化脱脂反应的必要温度。在70℃以下由于活化能不足,难以发生皂化反应。在50~70℃之间,正是乳化脱脂的最佳温度范围。而50℃以下却是置换脱脂的用武之地。

 

常温脱脂是靠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其他助剂(例如碳酸钠、火碱或磷酸三钠等)的协助下渗透到油膜与金属表面之间的界面上,并取代了油的位置,故又称为置换脱脂。这种置换过程只需要较小的能量,使用温度不需要太高,节能效果很明显,是当前发展的主流。

 

由于常温脱脂剂的组成与普通乳化型脱脂剂的区别,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温度不宜过高。即使是低温脱脂剂,温度越高,去油速度也越快。但到了一定温度后,由于表面活性剂浊点的限制,会使表面活性剂分子析出(像油珠一样浮在液面)。造成有效物含量下降,去油力反而变慢。

 

二是使用总体含量不能太高。在常温脱脂剂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碱、盐类物质。含量过高,会使表面活性物质发生“盐析”反应,即在脱脂剂溶液表面浮出粘糊的物质,使去油效果下降。

 

无论是温度过高,还是浓度过高,都会使表面活性物质析出。这些析出物会黏附在工件上,不易清洗,造成后患。

 

当您为了提高脱脂速度,需要升高温度时,为了防止表面活性剂的析出,可以使用较低的含量,这样便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了。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